發稿人 孫金霞
本報記者 余連斌 通訊員 熊薔 杜寧梵
近年來,農發行四川江油市支行聚焦糧食產業全鏈條、特色農產品等領域,用金融“活水”持續澆灌縣域特色產業規模化發展。截至目前,該支行累計為產業類項目投放貸款超7億元,貸款余額近80億元,創歷史新高。
保障農資供應“米袋”成“錢袋”
五谷者,萬民之命,國之重寶。每年春耕備耕時節,農發行江油市支行備足馬力,支持糧食生產、提升糧食產能,提前排好“路線圖”,開展“金融助力春耕備耕”大走訪,積極對接當地農業農村局等部門,深入摸排糧食企業資金需求,開展信貸政策宣講,圍繞農村路網、水利建設、種業等關鍵環節提前打通辦貸“綠色通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障糧食安全。
“十四五”以來,該支行堅守主責主業,積極發揮“糧食銀行”主導作用,持續加大糧食收購和儲備輪換的支持力度,累計投放糧油類貸款超1億元;聚焦肥料生產、農副產品供應鏈發展,累計投放普惠金融小微貸款4000萬元;圍繞糧食產購儲銷全產業鏈領域,投放貸款超3億元,對糧食加工、倉儲物流等環節提供信貸支持,切實保障糧食、重要農產品和農資產品穩定安全供給。
做好土地文章“薄田”變“良田”
當前正值初秋,在江油市青蓮鎮蘇溪村的田野上,成片的折耳根進入生長旺盛期,好似一幅綠色地毯在田間地頭延伸開來。
“得益于農發行的信貸支持,土地整治、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種植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稱,升級后的智能噴灌系統使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了60%,折耳根畝產量將增長3000斤。
農發行江油市支行信貸支持建設的蘇溪村折耳根種植基地農發行江油市支行/供圖
沉睡的“薄田”搖身一變為“良田”,蘇溪村折耳根種植產業日益壯大,效益明顯,逐漸成為該村“一村一品”特色產業。同時,農發行江油市支行支持建設的智能化折耳根種植中心已全面投入使用,為產業基地提供了更優良的品種和更先進的技術。越來越多的村民通過折耳根種植、土地流轉收益、與基地簽訂用工協議“腰包”鼓了起來,鄉村興業、農民增收的新路子正在越走越寬。
“十四五”以來,該支行積極探索“農地+產業”模式提升土地“含金量”,深入挖掘當地特色產業集群,累計投放貸款超3億元,大力支持折耳根、飼草料等特色農產品高標準集約化種植,積極推進當地農業現代化進程。
助力產業興旺“會產”更“慧產”
站在村口遠望,一座現代化養豬場格外醒目,這是農發行江油市支行支持建設的生豬擴繁育肥基地,年出欄優質仔豬約40萬頭,育肥豬約20萬頭。一大早,養豬場的張經理就來到監控大屏前,仔細查看小豬仔的生長情況。與傳統的豬舍不同,這里隨處可見恒溫設備、自動喂養排污等智能化養豬設備。
江油市優質生豬擴繁育肥項目是江油市全力打造“川藏黑豬”全產業鏈特色項目中的重要一環。該支行緊緊圍繞地方政府促進鄉村產業興旺的發展布局,累計投放貸款近4億元,支持新建仔豬繁育基地、配套標準育肥場和智能化養豬設施,助推當地生豬產業實現由“會產”到“慧產”的進化升級,切實保障江油市豬肉市場充足供應和價格穩定,彰顯農發行“當先導、補短板、逆周期”的職能作用。
“十四五”以來,農發行江油市支行依托本地資源稟賦大力支持縣域特色產業發展,累計支持4個有特色、有優勢、有效益的產業項目,促進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有效激活“三農”發展新引擎。
(編輯 汪世軍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