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稿人 孫金霞
本報記者 陳衍水
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南戲劇種之一,主要流行于福建莆田、仙游地區,2006年被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目前當地有130多個莆仙戲劇團,一年演出達到6萬多場。近年來,莆仙戲優秀劇目除了榮登2023年央視春晚舞臺、多次獲邀進京演出外,還多次出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國家,受到世界各國戲迷的追捧。可以說,莆仙戲成為莆田市的一大文化產業。
在莆田市荔城區后黃村的鄉村大戲臺,一場精彩紛呈的莆仙戲演出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駐足,于紅磚古厝間聽一曲婉轉古調,仿佛把游客帶回千年前的宋王朝。
“這里逢年過節都有莆仙戲演出,游客感到很新鮮。”后黃村景區旅游管理公司負責人林金滿向《農村金融時報》介紹,為助力鄉村振興,打造特色鄉村旅游品牌,2015年后黃村成立了莆田后黃旅游景區管理有限公司,隨著發展壯大,后黃景區管理公司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
農行莆田涵江支行了解到情況后,第一時間靠前服務,實地走訪,以“企業+銀行+政府增信”的創新模式,為景區管理公司發放了500萬元銀擔貸款,執行普惠最低利率,把金融活水引流到后黃美麗鄉村建設,也讓千年戲曲在后黃村重新綻放光彩。
“為進一步助力擦亮莆仙戲‘金名片’,我們充分發揮金融催化劑作用,整合金融資源,推動文化金融服務下沉,持續為莆仙戲發展賦能添薪,助力打造出一條嶄新的莆仙戲產業發展之路。”農行莆田分行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近年來,農行莆田分行全面走訪莆仙戲大劇院、莆田市群眾藝術館等,積極對接轄內民營劇團、非遺傳承人、演藝人員等群體,摸排了解經營情況,著力解決金融需求。同時,該分行將金融知識普及同傳統莆仙戲相結合,積極制作莆仙戲現代情景劇——話說存款保險,以群眾喜聞樂見、膾炙人口的形式傳播金融知識,打造莆仙戲“金融劇場”,進一步提升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通訊員林密先對本文亦有貢獻)
(編輯 喬川川)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