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河北訊(通訊員張衛民 )建行邢臺分行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作為黨史學習教育落腳點,全方位參與鄉村振興戰略,下沉服務到鄉村,以金融活水滋潤美麗鄉村,與村鎮黨支部開展黨建聯學聯建,把黨建優勢轉化為政治優勢,以新金融實踐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場景,推進鄉村旅游、一村一品和一縣一業發展,助力振興鄉村特色品牌。
數據顯示,截至7月末,該分行為1395個村上線智慧村務平臺,裕農學堂掛牌102所,涉農貸款較年初新增34.66億元,增速達43%,余額達113.4億元。
賦能“一村一景”旅游
“建行邢臺中興支行員工深入田間地頭了解農戶種植情況,現場發放裕農通卡,讓農戶足不出村就得了到資金支持,還幫我們在建行‘裕農通’平臺在展示鄉村風情,推動鄉村旅游。不僅如此,該行黨支部還與我們村黨支部開展黨建共建,利用周末休息到大棚幫助農戶義務采摘香菇,我今年活了63歲,可以說還沒遇見這么好的事,我們要與建行進一步加強合作。”被譽為太行山區“小江南”的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邢臺西部深山區將軍墓鎮南溝門村黨支部書記王德英介紹說。
自2020年7月16日,邢臺市政府與建行河北省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以來,建行邢臺分行持續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引導村委會、農農資農機企業、鄉村旅游商戶入駐建行“裕農通(河北)”平臺,打造吃、住、娛、購一站式旅游服務。在“一村一景”板塊,展現村域風貌和村落文化,提升古村落知名度。截至目前,邢臺峽谷群、九龍峽、崆山白云洞等10余個景區、信都區南溝門村、內丘黃岔村、崗底村、隆堯小孟村等960多個特色村和鄉村旅游商戶等入駐“裕農通(河北)”平臺,86290多戶注冊“裕農通”APP。旅游愛好者通過裕農通APP、智能互動觸摸屏的“我要去旅游”,即可在線預訂景區門票,查看旅游線路,享受吃住行游娛購“一站式”服務,提升了游客體驗。
澆灌“一村一品”發展
漿水鎮位于邢臺市西部深山區,曾為古邢國、襄國國都,綠被覆蓋率達90%以上,被專家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2020年12月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為第十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
漿水這個太行山里的小鎮,不僅有前南峪生態觀光區、九龍峽自然風景旅游區兩處國家AAAA風景區和白云山自然風光旅游區,還盛產板栗、蘋果、柿子、核桃等,被中國果品行業協會命名為“蘋果、板栗之鄉”。
“真沒有想到我們種蘋果的農民也能申請到不用抵押也不需要擔保的低利率信用貸款,還可以隨借隨還,感謝黨感謝建行,真是幫了我的大忙了!”申請到“農戶特色產業貸”的漿水鎮蘋果樹種植戶李大姐激動地說道。
今年以來,建行邢臺分行梳理漿水蘋果、將軍墓板栗、巨鹿金銀花、隆堯雞腿蔥等31個農業特色產業,結合不同地域特色,創新推出了“蘋果貸”“板栗貸”葡萄貸“金銀花貸”等鄉村振興類信貸產品,金融支持農業龍頭企業、涉農小微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農業產業鏈發展,攜手政府共同打造鄉村產業特色。
成立“張富清黨員突擊隊”“崔獻民鄉村振興服務隊”深入鄉村逐戶走訪種植大戶,以金融活水精準灌溉“一村一品”,提升信貸支持特色產業覆蓋度;以“龍頭企業+供應商”打通服務農業產業鏈“最后一公里”,持續提升普惠金融覆蓋度;引導農資農機企業等入駐“裕農通”平臺和河北鄉村振興農產品展館,賦能農業加快發展;以“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銷售終端”模式,幫助企業拓展產品銷路,為龍頭農業企業上線善融商務,在“善融商城”帶貨宣傳,助力農產品走出深山,僅臨城綠嶺、內丘富崗入駐平臺以來,就通過平臺銷售5.1萬筆,銷售額170多萬元。
同時做好產旅融合、農旅融合等“普惠金融文章”,為美麗鄉村建設添磚加瓦,促農民增收,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截至7月末,為3280多戶農戶授信,2310多家農資農機企業等入駐“裕農通(河北)”平臺,純農貸款余額達28.48億元。
助力“一縣一業”壯大
建行邢臺分行深耕產業集群,立足寧晉線纜、清河羊絨、平鄉自行車、臨西軸承等特色產業集群,制定客群服務方案,依托大數據和金融科技,為產業集群企業提供精準信貸支持。積極開展“訪幫解”活動,主動走進企業搞服務、問需求,幫扶企業解難題,以“建”字號特色普惠金融產品助力邢臺產業集群發展壯大。截至7月末,已為邢臺縣域產業集群1500多家企業授信,解決了縣域產業發展“卡脖子”問題,貸款余額22億元。
從一村一景到一村一品,從農業產業供應鏈到一縣一業,建行邢臺分行金融扶持之手始終穩健、有力。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