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6月10日訊(通訊員周向陽)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環保問題一直非常重視。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考察調研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今年3月、4月和5月,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到浙江、陜西、山西考察。每一次考察,都就生態環境保護提出新的要求。古都西安,地處周、秦、漢、唐故土之上的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始終認真學習踐行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強化政治擔當,主動提升政治站位,堅持支農為國的初心使命,以支持秦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美麗鄉村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綠色金融服務,積極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減少境內污染壓力,打造“青山綠水”的生態環境。
踐行“兩山理論” 支持秦嶺生態保護建設
支持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山川是建設生態文明的千年大計,秦嶺是中華文明的傳承和希望,是中華民族的祖脈。2019年6月,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認真學習貫徹總書記關于秦嶺北麓違建問題的六次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積極投貸支持秦嶺生態環境建設,發放林業資源開發與保護中長期后續貸款0.2億元,用于秦嶺國家植物園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建設項目。至此,該行審批支持秦嶺植物園建設貸款3億元全部投放完畢。
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支持的秦嶺國家植物園建設項目
秦嶺是我國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之一,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素有“國家中央公園”和“陜西綠肺”之稱。為更好地進行生物研究,保護珍貴但又脆弱的秦嶺生態環境,2000年,陜西省人民政府、國家林業局、中國科學院、西安市人民政府聯合籌資共建秦嶺國家植物園,旨在將秦嶺中的生物資源在園中集中保存與保護。早在2014年,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就主動上門,商討信貸支持方案。因當時政策因素而擱淺。2017年國慶節,秦嶺國家植物園開園營業。省分行營業部立即與園方溝通,采用門票收入和園區綜合收益質押的方式,突破了融資瓶頸。2017年12月,秦嶺國家植物園生態旅游基礎設施及服務設施建設項目3億元授信獲批,2018年2月,實現首筆投放2億元。該項目貸款的投放,對全力恢復森林植被,改善秦嶺特有的“青山綠水”生態環境系統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加大對瀕危珍稀物種的保育力度,保護研究和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保護黑河流域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助力改善人居環境 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石泉縣是地處秦嶺腹地的深度貧困縣,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由西向東橫貫而過,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地。多年來,除縣城設有垃圾中轉站、生活垃圾填埋廠外,各鄉鎮均無垃圾中轉站和生活垃圾填埋廠。生活垃圾基本采取裸露堆放且無任何處理措施,建筑垃圾大多直接運往郊外堆放。4月10日,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向陜西環保集團生態建設管理有限公司發放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扶貧貸款8020萬元,用于石泉縣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收轉運體系項目建設,以解決垃圾處理困境,提升人民群眾生活品質。該項目的建設,不僅能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而且能進一步提升秦嶺生態環境。同時,還對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上游水源漢江水質及地下水起到極大的保護作用。
踐行首創精神,改善黃河流域生態環境
以公司自營融資模式,催化西安渭北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回用項目落地生根。針對日益短缺的淡水資源,近年來,西安市舉全市之力推動污水處理及中水利用工作。響應西安市政府的號召,西安渭北工業區上馬了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回用項目。該項目采取公司自營融資模式,由西安渭北水務有限公司承擔,該公司與渭北管委會分別簽訂了供水、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回用兩份特許經營協議。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主動對接后,針對該項目是新涉領域,沒有先例和經驗可借鑒的困難,抽調專人,成立業務發展攻堅小組,專題學習論證,在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的大力支持下,創新“公司自營性+特許經營”項目融資模式,采用了省、市、縣三級行聯合調查和前中后臺平行辦貸機制,對項目運營、自營性項目貸款流程、承貸客戶財力狀況等進行深入調查,積極推動項目落地。2019年6月25日,該項目1.64億元貸款實現了從調查評估到投放的“破冰”,成為全省系統業務轉型以來投放的首筆自營性項目貸款。項目建成后,將在該工業區形成系統的排污系統和環保系統,為恢復渭河流域良好的生態環境發揮巨大的推動作用。同時,該筆貸款采用三級機構聯合調查和前中后臺平行辦貸機制及快速投放,也是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積極踐行首創精神,加速推動業務轉型,對可推廣、可復制的創新發展信貸支持模式的有力探索。
渭北污水處理項目項目俯視圖
以PPP融資模式,推動鄠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成功投放。為改變污水排放系統不健全對周邊的澇河、甘峪河等渭河支流造成的嚴重污染,西安市鄠邑區政府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一期工程完成了項目立項、行政許可手續審批、評估、準備、實施等一系列手續,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根據其融資需求情況,及時上報、提前謀劃,經省、市、縣三級行聯合調查,探索采用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融資模式。2019年7月18日,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PPP項目貸款2.17億元成功獲批。目前已投放1.52億元。該項目建設將從根源上解決境內4鎮46個行政村的生活污水排放和對周邊環境污染的問題,惠及農戶1.9萬余戶、7.8萬余人,對提升村容村貌、建設美麗鄉村具有積極作用。通過PPP(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由地方政府統一規劃、統一部署,社會資本積極參與,農發行提供農業政策性資金支持,在拓寬信貸支農領域、服務鄉村振興、支持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等方面起到了示范效應。
省、市、縣三級行信貸人員在鄠邑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現場開展調查
優化辦貸流程,支持涇河防洪暨生態治理工程項目成功落地。涇河是渭河的第一大支流,穿涇河新城而過。隨著西安市西咸新區涇河新城建設的加快,提高城區河道的堤防建設和防洪能力已成當務之急。這個行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行聯合辦貸決策鏈條短、響應速度快、保障能力強的優勢,加強溝通協調,開辟綠色審批通道、優化辦貸流程、簡化辦貸手續,審批涇河新城涇河防洪暨生態治理工程項目貸款8億元。3月25日,完成投放首筆貸款3.9億元。該項目建設以堤防為主,通過河道疏浚、護灘工程、改造在建堤防,形成完整的涇河防洪體系,建成后涇河將達到西咸新區總體規劃中百年防洪的設防要求,確保涇河新城的防洪安全。
以整合財政資金模式,支持西安市全域治水項目。今年以來,農發行陜西省分行營業部積極響應西安市政府號召,營銷對接全域治水項目。該項目融資總額80億元,力爭本年度實現投放40億元。目前,西安市全域治水項目由原統貸模式轉為各區縣自主實施,為加快推進項目落地,該行專門成立了項目對接評估小組,分別與鄠邑、長安、臨潼區政府分管領導及相關部門就項目實施主體、還款資金來源、擔保等問題進行了詳談,形成了財政安排預算資金管理辦法、績效考核辦法等相關文件清樣。與此同時,各區縣成立SPV公司的工作在當地水務部門的牽頭下正在穩步推進。下一步,爭取按照“審批手續齊全優先、不涉土地問題優先”的原則,及早實現首筆貸款落地。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