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美麗
保險業作為我國金融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引,做好明年及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在服務實體經濟和保障民生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在受訪專家看來,保險業應圍繞此次會議的總體要求和政策取向,注重目標引領,強化系統思維,充分發揮保險業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功能,從負債端和資產端發力,提升保險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發揮保險資金長期投資優勢,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和重點領域支持力度,促進經濟長期向好。
提升服務城鄉融合發展能力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農村保險研究所副所長李文中建議,保險業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促進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發展。
“推動農業保險提標、增品、擴面,提升農業保險對農業生產的保障與支持作用,增強農業抗風險能力;推進農業保險產品和服務創新,加快發展地方特色農業保險產品,滿足不同地區、不同規模農戶的風險保障需求;加強農業風險減量服務,通過投入防災減損資金和科技手段,提前預警和干預災害,減少損失,保障農產品穩定供給;繼續探索‘保險+期貨’模式,為農民提供價格風險保障,穩定農民收入,同時利用期貨市場對沖風險,提高農業保險的效率和效果。”李文中表示。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偉則認為,保險業要通過農業保險、責任保險、房屋保險等提升服務城鄉融合發展的能力。
“發展多層次農業保險。擴大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開發滿足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保險產品,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健全財政支持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合理安排中央、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的保費補貼。加快發展責任保險。加強責任保險領域法制建設,加快發展各類雇主、公眾、產品、職業等責任保險,滿足傳統領域和新興領域保障需求,支持提升社會治理效能。探索建立房屋保險體系。針對老舊住房比例持續增長、風險隱患不斷增多的問題,通過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等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探索推廣新型家庭財產保險。”鄭偉表示。
提升服務民生保障水平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李文中建議,保險業可開發設計針對靈活就業人員和新業態從業人員的專屬保險產品,為他們提供養老保障、職業傷害和健康保障,推動新型產業發展。保險業還可積極發展普惠型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提升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水平;支持保險機構加強與政府和社區合作,上門為居家老人提供養老、簡單診療和護理服務,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
在鄭偉看來,保險業是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養老保險、健康保險、普惠保險等方面大有可為。
對此,鄭偉建議,大力發展商保年金。發揮商保年金跨期支付、保值增值、年金化領取等作用,為群眾提供長期穩健的財富積累和持續穩定的養老金收入,有效滿足老齡階段財務收支匹配的保障需求;促進保險業與養老服務業協同發展,豐富保險給付和服務方式,助力發展社區支持的居家養老,擴大普惠養老服務。大力發展健康保險。擴大健康保險覆蓋面,豐富產品形式,擴大醫療“三新”(新技術、新藥品、新器械)保障范圍,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健全普惠保險體系。擴大保險服務區域、領域和群體,更好滿足農民、城鎮低收入者等群體保險需求,優化新業態、新市民等保險保障供給。
針對會議提出“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要求,鄭偉認為,保險業要通過科技保險、綠色保險等提升服務新質生產力質效。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