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美麗
今年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5年過渡期的第4年,是有效銜接工作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如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和群眾生活改善?如何接續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全面振興?這些問題備受關注。
近年來,作為國有大型金融機構,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人壽”)充分發揮金融保險職能優勢,在其定點幫扶的湖北丹江口市、鄖西縣和廣西龍州縣、天等縣積極落實幫扶措施,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并從產業、教育、生態、文化等多方面推動鄉村振興,走出了具有中國人壽特色的一攬子長效幫扶新路子。
近日,《農村金融時報》記者赴湖北丹江口市和鄖西縣采訪調研,深入了解這些地區在中國人壽大力幫扶下在鄉村風貌、生態、產業等領域呈現的新變化、新氣象。
文化幫扶暖民心
四周青山環抱、綠樹成蔭,碧綠如翡翠的水纏繞山谷間,靜靜地流淌著;從高處俯瞰,灰頂白墻的房屋點綴其中,宛如一幅水墨畫——這里是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三官殿街道蔡灣村。據了解,該村坐落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丹江口水庫的上游,距丹江口大壩南側直線距離不到500米,有“壩首第一村”的美譽。
乘車剛進入村口,寬敞明亮的移民文化廣場上一派熱鬧的景象。據了解,9月9日晚,由國家大劇院、中國人壽、丹江口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十周年——“最美守水人”蔡灣村鄉村大舞臺公益演出在這里舉辦,演出團隊為當地守水護水志愿者、移民群眾獻上了一場視聽盛宴。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恰逢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十周年之際,為有效支持定點幫扶縣鄉村文化繁榮發展,中國人壽創新文化幫扶方式,通過中國人壽慈善基金會與國家大劇院藝術發展基金會,在定點幫扶的湖北丹江口市和鄖西縣聯合開展了“文化振興公益行”系列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將精彩紛呈的節目帶給當地群眾。此次在蔡灣村為當地守水護水的村民志愿者開展的文藝演出就是系列活動之一。
談及此次系列活動,中國人壽集團副總裁黃本堯表示:“‘文化振興公益行’活動既是我們貫徹落實‘建立優質文化資源直達基層機制’的嘗試,也是在既往支持的基礎上創新開展文化幫扶,讓文化成為推動鄉村振興、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力量,更是致敬和回饋當地人民的奮斗與付出。”
這只是中國人壽開展文化幫扶的一個縮影,同樣的場景也在其他定點幫扶地區上演著。
中國人壽在丹江口市和鄖西縣開展定點幫扶以來,以提升鄉村建設水平、培育文明鄉風美好鄉村為目標,立足村民所需所盼,持續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全力推動各個項目落地見效。
在丹江口市蒿坪鎮余家灣村,自去年4月中國人壽在該村開展定點幫扶以來,已投入幫扶資金60萬元,積極參與文化廣場項目、道路整治項目、垃圾分類項目、廁所改造項目等。
在丹江口市浪河鎮浪河口村,為豐富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中國人壽在2022年投資20萬元援建浪河口村文化設施完善項目,在浪河口村吳家院安置點及郭家洼安置點新建標準化籃球場兩處;投資35萬元援建浪河中學籃球場面層項目,新建標準化籃球場4個,集團成員單位廣發銀行投資15萬元援建希望浴室,解決學生的洗澡問題。
此外,在人才幫扶方面,中國人壽堅持優中選優原則,自2015年定點幫扶丹江口市以來,已先后派出6位掛職干部,包括集團旗下資產公司選派2位掛職副市長及壽險公司駐地機構選派4位駐村第一書記;自2013年定點幫扶鄖西縣以來,派遣國壽投資公司干部赴鄖西縣掛職副縣長,目前已選派6任。
產業幫扶拓寬農民增收路
從鄖西縣城出發,沿著盤山公路行駛約半個小時,就到達了土門鎮家竹村。剛進入村口,具有現代化設施裝備的鄖西縣名優水產苗種繁育基地吸引了記者的注意。
為大力推進生態漁業建設,2023年中國人壽捐資200余萬元支持基地新建恒溫育苗培苗車間,實現更加精細化培苗。
“恒溫育苗培苗車間的投入使用,使魚苗的存活率更高了。目前我們基地是鄂西北最大的水產苗種繁育基地,培育的魚苗品種主要以翹嘴鲌和鱖魚等為主,其中翹嘴鲌年規模繁育能力達10億尾以上,鱖魚能達到1億尾。”據基地相關負責人介紹,得益于苗種繁育基地相關產業鏈上下游的建設,當地村民成為了受益者,聯農帶農作用顯著。
苗種繁育基地建立后,當地村民一方面可以在基地內務工,每月收入大概4000元;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幫助基地培苗獲得報酬,半年最少能收入1萬多元。
發展產業,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治本之策,也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據記者了解,中國人壽駐村工作隊自2021年7月進駐家竹村以來,入戶走訪村民了解當地情況,協助家竹村確定多項主導產業,并積極支持其發展生態漁業、羊肚菌、香菇、金絲皇菊、中藥材等富民產業,促進農戶增收。
除生態漁業外,以羊肚菌為代表的食用菌產業,也是家竹村產業發展的重點。
回憶起在家竹村發展羊肚菌產業的初衷,中國人壽壽險鄖西縣支公司駐家竹村鄉村振興第一書記畢承軍介紹,中國人壽駐村工作隊經過深入調查研究,發現羊肚菌具有冬種春收、生產周期短、產量高、營養價值高等特性,與村“兩委”充分協商后,決定鞏固發展菌類種植基礎,開展羊肚菌種植。
為此,中國人壽駐村工作隊申請到中國人壽產業幫扶資金30萬元,支持村集體建設70個大棚種植羊肚菌;流轉村民土地20畝,新組建土門鎮家竹村羊肚菌種植專業合作社,招引外鄉產業種植能手開展珍稀食用菌栽培;聘請市農科院專家定期指導,采用喜低溫的羊肚菌和蔬菜循環輪作種植模式,栽培羊肚菌后的菌渣用于蔬菜的土壤改良,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效益最大化。
隨著羊肚菌產業項目的實施,2023年春季家竹村喜獲豐收。據統計,當年家竹村采摘收獲新鮮羊肚菌3500公斤,大棚建設和羊肚菌采摘帶動當地農戶務工20余人,每戶增收3000余元,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余萬元。
畢承軍表示,下一步,中國人壽駐村工作隊將整合各方資源,繼續支持家竹村村集體及村民開展羊肚菌等食用菌種植,并充分利用電商平臺,推動羊肚菌實現“產、供、銷”全產業鏈發展,帶領家竹村村民走上致富路。
放眼丹江口市,中國人壽助力產業振興也結出了碩果。據中國人壽選派丹江口市掛職副市長崔楠介紹,中國人壽與當地政府通過不懈努力,促成總投資5.5億元的北京一輕食品(丹江口)產業園項目落地。項目于2023年11月正式投產運行,預計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值5億元以上,年采購當地柑橘近5萬噸。另外,中國人壽還幫助引進總投資15億元的燕京啤酒項目,目前已開工建設。
消費幫扶助企補短板
走進鄖西縣安家鄉神霧嶺茶廠的種植基地,放眼望去,綿延不斷的梯地茶園郁郁蔥蔥,茶農們身背茶簍穿梭在茶田間采摘著新茶,動作輕巧又嫻熟。
神霧嶺茶廠銷售經理劉書華告訴記者,為解決茶葉銷路的問題,中國人壽于2019年結合鄖西的七夕文化和實際,從消費扶貧入手,以神霧嶺茶廠生產的綠色有機茶為突破口,對茶葉產業進行包裝,打造了“國壽七夕茶”品牌,并于同年5月23日推動首批產品在中國人壽系統內上市。
據統計,2019年至2023年,中國人壽已累計銷售“國壽七夕茶”2.4萬余斤,實現銷售額1300余萬元,帶動1850戶低收入家庭增收600余萬元。
為進一步幫助鄖西茶葉打開銷路,形成品牌,中國人壽創新消費幫扶工作思路,與神霧嶺茶廠合作于2023年推出了“茶園認種”項目。據了解,客戶認種茶園后,茶廠會為認種人提供專享茶葉包裝,同時也會為其制作認種牌,授予一個榮譽證書。掃描認種牌上的電子二維碼,可顯示認種人的專享信息,客戶也能通過認種碼實時在手機終端查看茶園的管護過程。
據神霧嶺茶廠負責人徐明兵介紹,去年以來,中國人壽壽險河北滄州市分公司、北京分公司、深圳分公司先后帶動其客戶在神霧嶺茶廠開展認種。其中深圳認種團接近780人的規模預計認種面積達400畝,產值接近400萬元。
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人壽幫扶鄖西神霧嶺茶廠帶動全縣13個鄉鎮以及周邊省份的468人開展采茶工作,帶動此部分群體戶均增收超過3000元,還帶動全縣50多家有規模的茶葉專業合作社受益,輻射全縣近3萬畝茶園。
10余年來,中國人壽精準對接丹江口市及鄖西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多元化需求,不斷強化資源投入整合力度,持續提升定點幫扶實效。據統計,截至2023年底,中國人壽已向丹江口市累計投入無償幫扶資金7978萬元,落實幫扶項目近200個。10余年來,中國人壽通過中國人壽慈善基金會累計為鄖西縣投入無償幫扶資金超6000萬元。
中國人壽表示,下一步將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集中力量推進“五大振興”幫扶工作邁上新臺階。
(編輯 張博)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