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耿文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臺風、地震、洪水等自然災害頻發,嚴重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人民生產生活。這些災害因具有范圍廣、損失大等特點,一般的保險往往難以完全覆蓋和有效保障。
巨災保險主要針對的是地震、臺風、海嘯、洪水等自然災害可能造成的巨大財產損失和嚴重人員傷亡的風險,完善巨災保險制度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一方面,巨災保險可以為受災人員提供資金支持,幫助他們快速恢復生產和生活,加速災后復蘇進程,減少因災害而造成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還可以增強社會對災害的預防和應對能力,促使個人和機構更加重視風險管理和防災準備,從而降低災害帶來的影響。此外,通過建立巨災保險制度,可以減輕財政部門在應對災害時可能面臨的較大支出,利用保險機制更有效地進行風險分散和經濟補償。這對于保障社會穩定、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實際上,隨著近年來公眾風險意識的提高,我國巨災保險已開始呈現蓬勃發展的勢頭,市場規模也在持續擴大。但不容忽視的是,我國巨災保險總體上仍處于初級階段,尚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目前的巨災保險主要是區域性的、單災因的設計,全國性的、多災因的巨災保險制度尚不完善。
另外,我國巨災保險市場的發展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比如,公眾對巨災保險的認知度不高、數據基礎比較薄弱、政策支持力度有待進一步提升等,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巨災保險的發展步伐。
筆者認為,目前,完善巨災保險制度已刻不容緩,亟須各方協同合力,穩步推動其發展。
首先,應盡快制定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對巨災保險制度的范圍、責任和運作機制進行規范和明確,引導和鼓勵保險公司積極參與。同時,抓緊時間設立巨災保險基金,并鼓勵保險公司和再保險機構參與風險分擔。近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印發《關于推動綠色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指出,推動巨災保險發展,擴大巨災保險覆蓋面。為巨災保險下一步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其次,要建立健全風險評估體系,包括災害風險地圖、災害概率模型等,幫助保險機構確定保險費率和賠償標準,有效管理風險。
此外,還應不斷加強公眾對巨災保險的認識和理解,提高災害風險管理意識,鼓勵個人和企業購買各類商業巨災保險,多渠道、多形式提高巨災保險保障水平,完善巨災風險保障體系。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