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田耿文
經過30余年的發展,我國期貨市場市場規模體量不斷擴大,服務實體經濟的深度和廣度穩步提升,在服務鄉村振興、保供穩價等國家戰略上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近日召開的“2023綠色金融服務實體期貨助力鄉村振興大會”上,鄭州商品交易所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曉明表示,期貨市場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價格發現、管理風險和配置資源三大功能,能夠為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保駕護航。
有效服務實體經濟
作為現代金融體系和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我國期貨市場在防范風險、保持市場穩定運行的前提下,不斷深化和創新服務實體經濟和鄉村振興的方式,助力市場保供穩價,服務實體企業降本增效,為綠色發展提供了期貨方案,為助力鄉村振興貢獻了期貨力量。
在品種方面,期貨品種供給加快,服務實體經濟領域不斷拓寬。根據期貨業協會提供數據,今年以來,我國期貨市場新增30年期國債期貨等五個期貨品種。截至目前,我國期貨市場品種總數為115個,其中期貨品種74個、期權品種41個,分別較2017年增長了59個、21個和38個,已經基本覆蓋了主要國民經濟領域。
在市場規模方面,我國期貨市場規模顯著增加,實體企業借助期貨市場管理風險意愿在持續增強,有效承載了實體經濟多種金融需求。
我國期貨行業自身實力不斷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也在持續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的模式也在不斷創新。
“保險+期貨”助力鄉村振興
“保險+期貨”作為金融跨界服務實體經濟、服務“三農”的新模式,在推動綠色發展和服務鄉村振興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意義。
經過多年探索和實踐,“保險+期貨”模式也在不斷創新,由價格險發展至收入險,服務產業新路徑不斷創新。通過“保險+期貨”,可以有效助力農業不減收、農民增收;“期貨+信貸”助力信貸減少壞賬,普惠中小微企業;“期貨+期權”,可以整合大宗商品上下游產業鏈等等。
在江蘇,2022年首次開展地方財政性補貼生豬“保險+期貨”試點,效果良好。今年,江蘇加大支持力度,省市縣各級財政合計安排補貼6000余萬元,為中小生豬養殖戶提供80%的保費補貼,試點范圍從2022年的3個設區市、9個縣市區增加到7個設區市、22個縣市區。
2022年,鄭商所在棉花、白糖、蘋果、紅棗、花生5個品種上,共支持開展21個“保險+期貨”項目,覆蓋陜西、甘肅、云南、廣西、山東、河南等多地。試點項目呈現出保費構成多樣化、模式創新化、效率更優化、主體多元化等特點與亮點,為16.28萬余農戶(含已脫貧幫扶戶)及61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提供風險保障金額58.72億元,覆蓋現貨75.94萬噸。
根據期貨業協會提供數據,截至2022年底,期貨行業在全國29個省區市累計開展了1364個保險+期貨項目,涉及天然橡膠、白糖、棉花、蘋果、紅棗、大豆、玉米、雞蛋、豆粕、生豬、花生等11個農產品期貨品種。保障現貨規模1955萬噸,承保土地面積4621萬畝,為292萬農戶提供了價格和收入保障。
為綠色發展提供期貨方案、發展綠色金融成為有效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雙碳”工作的要求,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這也為期貨市場服務綠色轉型提供了方向指引。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推進,經濟轉型會帶來多個現貨產業鏈價格波動和風險管理需求的增長,期貨市場作為定價和風險管理的重要場所,在服務經濟轉型中可以承擔更多的責任。”中國期貨業協會黨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吳亞軍表示,期貨市場可以幫助新興產業建立客觀公正的定價機制,還可以幫助企業優化風險管理體系,通過期貨工具規避價格風險,增加抗風險能力,減少綠色轉型對企業經營的沖擊。另外,通過將低碳商品納入合約規則和交割標準,鼓勵更多符合綠色標準的商品進入期貨交易交割環節,有利于推動企業綠色轉型。
目前,已有不少期貨公司開始關注并積極布局綠色產業領域,深入相關產業鏈開展研究,并針對企業價格風險提供場外衍生品服務。
“作為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期貨和衍生品市場有效串聯產業鏈、服務鏈、生態鏈,引導實體企業合理配置資源,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弘業期貨董事長、黨委書記、產業服務聯盟輪值理事長周劍秋表示。
中國期貨業協會黨委黨委委員、秘書長吳亞軍表示,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期貨公司投身綠色金融服務領域,在實體經濟轉型過程中看到更多的期貨身影。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