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金融時報-農金網福建訊(通訊員阮彬燁)鄉村振興戰略作為建設美麗中國的關鍵舉措,服務好并深度參與其中,既是保險從業者義不容辭的使命,也是未來財險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目標。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作為財險行業的“排頭兵”,人保財險福建省分公司(以下簡稱“福建人保財險”)深入踐行“人民保險、服務人民”的初心與使命,充分發揮綜合實力優勢,積極創新“保險+”服務方式,以實際行動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和“美麗鄉村”建設。
創新“生態環境+司法+保險”機制
守護生態高顏值,強化環境綜合治理能力,是促進美麗新福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舉措。福建人保財險積極配合古田縣政府,建立縣域生態環境司法、行政與保險協同保護機制,在閩江流域古田段翠屏湖區域開展生態環境污染保險,同時協助政府主管部門開展應急救援與善后處置工作,補償污染事故造成的損失。當損失應由責任方賠償的,人民法院支持保險人對責任方進行追償。
此做法既能為生態環境污染應急處置快速提供資金,又不放任責任方,同時也為保險公司的追償提供有利的司法環境。
目前該模式已在閩江流域古田段翠屏湖區域開展,提供年保障金額1800萬元。
創新“古樹名木保護+保險”機制
為深入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福建人保財險率先在區域財險業中首創古樹名木保險,為永泰縣古樹名木撐起了“保護傘”。
據了解,永泰縣森林覆蓋率高達75.48%,珍稀古樹名木錯落分布。福建人保財險與永泰縣法院、縣林業局合作推行全省首個“古樹名木保護+保險”工作機制,先后分批為2697棵古樹名木投保“財產損失險”“公眾責任險”, 涉及樹種多達15類。
“古樹名木保護+保險”機制的運用既有利于增強古樹名木的保護和受損后的及時修復,減少當事人經濟損失,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人士對古樹名木的關注,提升保護古樹名木的意識,同時也為改善鄉村生態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探索出一條新道路。
創新“縣域水質預警+保險”機制
三明市作為全國文明城市和衛生城市,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和治理工作,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就是把“小流域綜合治理及環境監管能力”列入市委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持續鞏固提升小流域治理成效。
福建人保財險亦主動投入服務當地的環境治理工作,與三明市生態環境局、三明市金融管理局探討,在水質預警方面引入第三方專業檢測機構推出“水質指數”保險,提早介入、提早監測,助力當地水質保持優質。據介紹,目前該機制已覆蓋三明大田、沙縣等5個縣域水域面積9530平方公里。
創新“司法+文物+保險”機制
周寧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傳統木拱廊橋營造之鄉,是中國歷史上璀璨的文化瑰寶。廊橋作為寶貴的文化遺產,具有很強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也極大促進了鄉村旅游業的發展。
為提升廊橋文化遺產保護水平,在當地檢察院的推動下,福建人保財險聯合周寧縣人民政府通過“司法+保險+服務”的創新模式,為縣域現存9座木拱廊橋進行全覆蓋投保。該模式保障因自然災害等意外事故造成的修復費用或原址重建的費用,保障金額達到476萬元。
據介紹,此舉對于推動落實文化保護職責,并通過借助保險公司成熟的風險管控能力,提升廊橋文物的安全風險管理水平等具有重要探索意義。
創新“鄉村文創+保險”機制
綠色屏南、山水如畫,屏南縣堅持保護和發展并重,結合實施全域化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為支持屏南縣美麗鄉村建設,針對該縣的文創項目,福建人保財險因地制宜量身定制保險保障方案,為全縣所有在文創活動過程中因意外事故導致的損失提供經濟補償。據了解,目前已為文創建設中的人員傷亡支付賠款40萬元,對完善民生保障體系,加大保險參與政府救助力度,促進文創工作與旅游產業融合,推動全域旅游發展、農村經濟轉型,打造美麗鄉村保駕護航。
此外,福建人保財險還在三明寧化等地積極探索紅色旅游保險,助力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為健全文化產業體系提供保險支撐。
上述實踐是福建人保財險服務鄉村振興的縮影。
福建人保財險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該分公司將繼續圍繞“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持續創新保險產品供給,全面打造保險服務鄉村振興的新優勢,進一步提升服務的廣度、深度、精度和力度,做有溫度的人民保險。
責任編輯:李美麗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email protected]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