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見習記者 向炎濤
剛剛結束的中非合作論壇期間,中國鐵建很忙,多個非洲國家拋來了合作的橄欖枝。
從上世紀70年代中國第一條援非鐵路坦贊鐵路修建至今,中國鐵建已經在非洲深耕五十余年,成為進入非洲時間最長、產業門類最全、覆蓋國別最廣、品牌影響力最強的中資企業,也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標桿。
“中國鐵建在海外120個國家有業務,非洲是最主要的市場,目前覆蓋非洲47個國家,在非洲累計建成鐵路超過10000公里”。中國鐵建海外部總經理曹保剛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專訪時介紹。
曹保剛大學畢業后就奔赴非洲,在非洲一干就是近20年,更是曾被尼日利亞兩個地區授予酋長稱號。談起中國鐵建在非洲的發展,他如數家珍。
中國標準落地非洲
中國鐵建和非洲的緣分始于上世紀70年代開始修建的中國最大的援非項目坦贊鐵路。如今,中國鐵建在非洲修建的鐵路里程數超過10000公里,非洲超過90%的鐵路都是由中國鐵建修建的。
“這些年來,非洲的變化是巨大的,我們在非洲修的鐵路、公路、蓋的房子、修的碼頭,不僅給當地周邊的居民帶來方便、收入的提升、生活的改變,而且對整個國家的經濟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曹保剛感嘆道,“要致富,先修路”的道理其實在哪都適用,對于非洲一些貧窮落后國家來說,只有基礎設施發展起來,整個國家才能獲得真正的發展。
尼日利亞目前是非洲最大的經濟體,人口近2億人。但是在2016年第一條現代化標準鐵路阿卡鐵路通車之前,尼日利亞全境3500公里既有鐵路,都是100多年前殖民地時期修建的鐵路,有些已經不能用了,能用的時速也僅為20公里到30公里。
從尼日利亞首都阿布賈到北方重鎮卡杜納一共180多公里,以前只通了公路。2011年開始,中國鐵建開始規劃以中國標準為尼日利亞修建從阿布賈到卡杜納的阿卡鐵路,設計最高時速150公里。2016年,該條鐵路竣工通車,成為非洲大陸上第一條現代版標準鐵路,也是中國標準落地非洲的第一條鐵路。
鐵路修建完成之后,兩地出行變得更為便利,上座率基本達到100%。曹保剛介紹說,2017年阿布賈首都機場由于跑道維修,所有航班停航了三個月,當時國際航班都只能到卡杜納,阿卡鐵路則發揮了接駁機場到首都的最大作用。“那段時間很多官員、商人都對這條鐵路稱贊不已。一方面拉近了兩座城市的距離,更是推動了兩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沿線一些村鎮、村莊都因鐵路而得到發展。”曹保剛表示。
跨國鐵路助力埃塞工業化
東非的埃塞俄比亞是繼尼日利亞之后,非洲人口第二多的國家。身居內陸的埃塞俄比亞是傳統的農業大國,卻在非洲率先提出了走“工業化”道路,進行工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希望成為非洲的制造業中心。
然而,埃塞俄比亞屬于內陸國家,并沒有出海口。對此,中國鐵建幫助埃塞俄比亞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修建一條跨國鐵路到達沿海國家吉布提首都,直通港口,為埃塞俄比亞連接出海口,并實現由建設鐵路項目向參與沿線經濟開發和產能合作的轉變,這就是后來著名的“亞吉模式”。
亞吉鐵路是東非第一條電氣化鐵路,全部采用中國標準和中國裝備建設而成,是以貨運為主的客貨共線鐵路。設計貨運最高時速120公里,客運最高時速160公里,全長751.7公里,建成后,吉布提至亞的斯亞貝巴的運輸時間從公路運輸的7天降至10個小時。
鐵路修建過程中,埃塞俄比亞政府在鐵路沿線修建了六個工業園區。
“利用亞吉鐵路的優勢,企業落地工業園之后,不管原材料從外面運入,還是成品運出去,都大大降低了成本。修建一條鐵路,不單單是發揮鐵路本身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最關鍵的是要讓鐵路帶動沿線的經濟發展。”曹保剛如是說。
扎根非洲融入非洲
近年來,非洲雖然在發展,但是對于中資企業在非洲發展仍然要面臨不少現實條件上的困難。
不過,在曹保剛看來,中國鐵建在非洲的項目要想實施好,不管責任成本如何控制,三個方面的錢不能省:第一個是安保的費用,在很多地區,中國鐵建的項目都有單獨的安全費用;第二是醫療費用不能少,通過集裝箱從中國運送大量藥品到非洲;第三是力所能及的為員工改善生活和辦公條件。
除了扎根非洲,更重要的是融入非洲。目前,中國鐵建正實施“海外優先”戰略,對海外項目實施屬地化管理。曹保剛介紹,目前中國鐵建在非洲共有5萬名左右雇員,90%以上為當地員工。“我們提出1:10的最低目標,每去一個中國員工,要給當地創造10個就業機會。只要在非洲找得到的工種我們就用當地的雇員。下一步當地員工比例還會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們在高管領域已經有當地人。”
在曹保剛看來,進行屬地化管理,首先在于以誠相待、入鄉隨俗,要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其次,要對員工進行專業化培訓,一方面員工的技能提升,本身也有榮譽感,另一方面,整個項目使用當地雇員也會提升效率。
這次中非合作峰會期間,中國鐵建安排了100多名尼日利亞和埃塞俄比亞的員工來到中國參加培訓,其中40名前往中南大學學習,60名左右前往長安大學學習。
“中國在軌道交通、施工、運輸管理等領域在全球都領先,非洲的孩子來中國接受教育,回去之后給他們國家帶來的技術變化是不可估量的,能給整個國家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曹保剛表示。
而在目前已經開通運營的阿卡鐵路和亞吉鐵路上,中國鐵建也在試點推出乘務員。按照中國標準對非洲當地人進行培訓教學,提升鐵路運營、服務的水平。這在非洲之前從未有過。
在非盟框架下構建交通網絡
今年5月,中國鐵建公告稱,公司下屬子公司中土集團與尼日利亞聯邦交通部簽訂了尼日利亞經濟中心拉各斯至卡諾鐵路第四號補充實施協議,合同金額66.81億美元,占公司去年營收的6.22%。
這一項目正是尼日利亞鐵路現代化項目的第四標段,尼日利亞鐵路現代化項目從經濟中心拉各斯至北部城市卡諾,是尼日利亞最重要的鐵路,被尼日利亞政府認為是幫助其走出經濟衰退的關鍵。
據介紹,目前,中國鐵建已經修建完成了尼日利亞鐵路現代化項目的第一標段即拉卡鐵路,未來會根據資金到位情況推進。修建完成后,運輸時間將從過去的10幾天縮短至10多個小時。
而放眼整個非洲版圖,中國鐵建已經在兩年前與非盟合作,對整個非洲的鐵路網進行了規劃。
“跨國鐵路在推進上有一定的難度,比如通關方面需要國家間進行進一步溝通。所以要在非盟的框架下,與各個國家進行溝通,以實現互聯互通。我們下一步會繼續和非盟合作去推動。”曹保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