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正式落地,30萬億銀行理財面臨轉型陣痛。瞄準銀行理財資金需求,信達澳銀基金推出“類銀行理財”公募基金產品搶占市場,信達澳銀新起點定開混合基金正式成立。
“基于對理財需求端的跟蹤分析,公募基金是有機會突破的。”信達澳銀新起點基金經理王詠輝表示,銀行理財產品需求一直比較旺盛,隨著監管導向改變,銀行理財產品規模將逐步減少,直至全面轉型。
據他介紹,該基金是適合銀行理財客戶的公募基金產品,“與銀行理財最大的區別是,這只產品符合資管新規的要求,沒有資金池、沒有剛兌、沒有非標”。據悉,這只產品采取半封閉式投資運作,每3個月開放一次。一般來說,銀行理財分為1個月、3個月、半年等期次產品。王詠輝研究后發現,3個月期次的銀行理財產品更為受投資者的歡迎。“1個月期次的銀行理財產品也是比較受關注的,但是若是1個月開放的產品,對于運作投資標的有比較大的限制,不利于實現穩健的收益。”
對于投資運作,王詠輝認為,應該從投資策略著手,做好大類資產配置。據介紹,信達澳銀新起點基金提出了量化理財的投資思路,用主動量化手段實現理財收益。該產品以穩定為主,80%的固定收益類資產作為底倉、加上最高20%主動量化實現收益增強。
將主動量化選股策略融入“類銀行理財產品”,是信達澳銀新起點的亮點。據悉,該團隊運用了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三大手段,打造了全新的“新量化”平臺。該平臺選取了500多個因子,通過量化多因子來研究和尋找市場規律,每個因子都是基于一些長期的市場投資理念和數據,必須有預測性和長期穩定。
“面對市場較大的調整波動,基金產品主要投向貨幣資產,以維持穩定的資產收益。”王詠輝表示,現在是較好的中長期介入機會,將適時地增加主動量化權益的比例。
對于債券,王詠輝看重其收益比較有保證,“今年以及未來的幾年,信用債市場違約比較多,降低產品風險系數的最好方式就是不做信用債。”結合目前市場環境,他更多地會投資利率債,以保證基金產品獲取穩定的收益來源。
對于權益投資策略,王詠輝表示,堅定選擇白馬股,大消費、科技都是比較好的投資方向。從大消費來看,一些優質白馬股從最高點回調了很多,可以逐步買入消費、醫藥等細分領域的優質個股;從科技行業來看,游戲、芯片、新能源等細分領域的盈利增速比較快,值得長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