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消息,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對此,中泰宏觀評論稱,這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有利于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充分激發市場各類主體的積極性。有利于園區轉變土地性質,提供足量的住宅用地,對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園區公司,帶來實質性利好。
全文如下:
【中泰宏觀】用地多元供給,打開市場空間——點評國土資源部相應表態
事件:1月15日,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表示,我國將研究制定權屬不變、符合規劃條件下,非房地產企業依法取得使用權的土地作為住宅用地的辦法,深化利用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推動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以下簡稱“上述表態”)
對“上述表態”的點評:
(1)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的重大舉措。“上述表態”提出,政府將不再是居住用地唯一提供者,我國將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這是一項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有利于完善房地產長效機制,充分激發市場各類主體的積極性。
(2)工業用地變性空間被打開。實際操作中,城市大量工業用地盡管已無工業生產,變通用于研發、總部、辦公等服務業,但仍需遵循“不改變建筑形態”、“不改變使用權人”、“不改變用途”等規劃原則,土地性質難以調整。“上述表態”打開工業用地調整為住宅用地的空間,對于城市內擁有大量工業用地的企業形成利好。
(3)園區企業面臨利好。受產業用地規劃的限制,產業園區配建服務設施的建筑面積占項目總建筑面積的比例被嚴格控制。“上述表態”有利于園區轉變土地性質,提供足量的住宅用地,對擁有大量土地儲備的園區公司,帶來實質性利好。
風險提示:政策變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