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國已有110個城市累計發布了250多次調控政策。目前共計超45個城市實施了限購,北京更是多次進行了調控,那么在長效機制的調控下北京房價是否會反彈呢?
如何看待2017年北京房地產市場的降溫回落?這應該說決定了未來房地產走勢的關鍵因素。這一年,市場冷清不可否認,但是并不能說明房價將持續大跌,而恰恰是過去房價大漲后,在穩定大局背景下的一個正常回調,當達到一定水平后市場將步入穩步上升態勢階段,這也是未來一個長期的過程。
2018年北京房地產穩中有回升,實際上,國家早就對房地產有了明確的方向,自從提出“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這個國家定位后,就已經為房地產大局定了方向。“要穩定房地產市場,堅持政策連續性穩定性,加快建立長效機制”,說出了未來樓市的方向。
住建部也基本做了市場的主基調:2018年我國要抓好房地產市場分類調控,針對各類需求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滿足首套剛需、支持改善需求、遏制投機炒房。庫存仍然較多的部分三四線城市和縣城要繼續做好去庫存工作。這就意味著,2018年北京房地產市場在調整就位后,將開啟新的調控策略,打擊炒房力度不會變,但是對于剛需、改善性需求將加以保護。
而且近期,備受市場關注的共有產權住房又有了實質性進展,一批共有產權房項目在北京、南京、福州、煙臺等城市落地,部分城市“夾心層”居民率先嘗到了甜頭。共有產權住房解決了政府供地缺乏激勵的問題,有利于刺激政府擴大和落實供地計劃,形成有效供給,滿足居住需求。作為住房制度的全新探索和有效補充,共有產權住房的推廣將對穩定房價預期起到積極作用。
所以,北京等一線城市隨著房貸利率的持續走高、房地產供應量不斷加大、長效機制逐步完善,這都將給北京等一線城市的投機性需求入市造成壓制,2018年,北京等一線城市房地產將繼續呈現“去杠桿化”進程,總體將呈現“價跌量漲”的狀態。房地產成交會較去年末有所恢復,但價格會呈現平穩下跌格局。